用户登录

|

“水利水电工程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新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6-02 浏览次数:2008

水利水电工程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新技术及应用 xiao.jpg

  2022年5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新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名单附后)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与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一、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内容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水利水电工程库岸滑坡对流域梯级电站和沿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项目针对流域库岸传统变形监测中存在的测点少、频次低、响应慢、精度差、成本高、易损坏等问题,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展了系统研究,在理论与方法、设备与技术、体系与平台三方面取得了自主创新成果,形成了成套的“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的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技术体系,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次研发了适用于高山峡谷复杂环境的SAR影像高精度变形解算和以永久散射体与同分布点为高匹配点的提取方法,突破了星载InSAR监测技术的瓶颈;创建了零空间基线和双天线差分干涉变形解算新技术,发展了消除大气效应的时空滤波方法,显著提升了InSAR技术在流域库岸变形监测上的精度。

  (2)首次提出了采用船载SAR进行库岸巡查方法,研制了集成雷达主机、全极化天线和高精度惯导的首套船载SAR,突破了平台不稳定、路径与姿态随机、监测误差大等技术难题,构建了船载SAR监测技术体系;研制了高精度MEMS传感器对称排布的柔性智能位移计,开发了集扭转自动校正、断点自动剔除和边缘计算功能于一体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提升了流域库岸变形监测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3)构建了集星载SAR普查、船载SAR巡查、地基SAR详查一体化的“普查-巡查-详查”的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技术体系,开发了新型的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智能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监测数据自动处理、多元数据融合、地灾隐患点智能辨识、库岸三维地形自动重建、滑坡险情实时发布等功能,提升了流域库岸集成化、精细化、智能化风险管理水平与地质灾害防控能力。

  三、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7篇,成果成功应用于澜沧江、乌江、大渡河等流域水库库岸变形监测,船载SAR监测技术入选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孔宪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李清泉 深圳大学书记、教授

  李 昇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徐卫亚 河海大学副校长、教授

  金 峰 清华大学教授

  王小毛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顾世祥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