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云南典型高原河湖流域绿色农田一体化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4-29 浏览次数:1458

云南典型高原河湖流域绿色农田一体化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anli.jpg

  2022年4月2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完成的“云南典型高原河湖流域绿色农田一体化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成果资料规范、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明确了长期淹水稻田异养硝化作用促进土壤无机氮的供给和硝酸异化还原为铵和铵同化提高无机氮的保蓄;揭示了设施土壤连作增强氮素的自养硝化速率导致硝酸盐过度累积的机理;探明了间作提高土壤保持氮的能力和减轻硝态氮流失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转化过程。为实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管理,以及减少氮肥环境负面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3.提出了坡耕地氮磷捕获循环利用技术、生物篱及耕作的人力驱动逐步梯化和重力势驱动的自然梯化二元梯化技术,有效阻断坡耕地水土肥流失量20-30%。发明了金环胡蜂捕食农作物叶面害虫和多座虫草菌防治蔬菜地下害虫的方法,构建了绿色农田肥药消减的技术体系,农药用量减少30%,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100%。

  4.提出了模块化便携移动式生态提篮农田排水净化方法,实现了农田尾水拦截、储存和梯级化循环再利用。构建了坡耕地-坝区旱地-水田-水系四级联动的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技术体系,形成了河湖近岸农田尾水网格梯级化高效再利用的一体化综合防控模式。

  5.该成果获授权专利83件,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57项,发表研究论文116篇,云南省主推技术2项,有机绿色生态产品证书17项。2020-2021年间,在全省6个州市推广应用420万亩,累积增加经济效益16.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成果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综合效益高、技术应用面广。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长期淹水农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径流氮磷生态净化方法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郑永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陶传江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

  蔡祖聪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阮云泽 海南大学教授

  陆轶锋 云南大学教授

  杨启良 昆明理工大学院长、教授

  肖焱波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何飞飞 云南大学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