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等5家单位完成的“昭通苹果品种升级与配套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依托昭通市鲲鹏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针对苹果产业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良种优化和配套技术研究,取得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科学揭示了昭通气候资源优势与特点,明确了优质苹果的生产区域;摸清了昭通苹果品质特征及差异,首次提出了糖心现象再认识观点,确定了糖心苹果贮藏采收期、鲜食采摘期等。
2.甄选国内外优良品种118个,建成了国内单体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展示园,为昭通苹果产业提供了优质多样化的品种资源;优选确定了适合高原区域种植的特色优良品种12个,采摘期延长了45天以上。
3.创建了10个品种的脱毒种源圃,奠定了健康良种种苗生产基础;集成了果园冠下稻草覆盖+行间生草协同技术,优化了果园生草草种配比模式,促进了果园土壤健康。
4.创新了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建立了“人才+行政+企业+果农”的四维协同模式和“引进、展示、培训宣传和示范推广”的引展培推工作方法,加速了苹果品种优化、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昭通苹果高质量发展。
三、该成果制定地方标准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10篇;4人获“兴昭人才”称号,5人被选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训果农及技术骨干2000余人次;良种推广应用10.675万亩,新增产值4.29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韩振海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赵政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阎振立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梁 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武绍波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陆 斌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
范林元 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站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