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优质抗白粉病大麦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首次构建“一圃三型”(饲料、啤酒、青稞)大麦穿梭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不同用途专用大麦品种的育种效率,实现了高产优质抗病的协同改良,育成了饲用、食用和啤用三种类型的大麦品种(云大麦10号、云大麦12号和云大麦14号),获国家品种登记,并先后入选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
三、育成的3个新品种优质抗病,云大麦10号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皮大麦标准,云大麦12号蛋白质11.3%,淀粉53.7%,赖氨酸0.39%,β-葡聚糖5.10%是优质青稞;云大麦14号籽粒品质全部达到“GBT7416-2008啤酒大麦”优级标准。
四、研发了配套的“冬青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质啤酒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三项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使云大麦12号创造了全国高产纪录。
五、开展科企合作,实现3个品种成果转化,使新品种得到大面积应用,2022-2024年在云南全省累计推广201.32万亩,新增粮食6259.32千克,新增产值1.56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六、该成果获国家登记大麦新品种3个,授权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3件,颁布地方标准4个、团体标准2个,入选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3项,发表论文10篇,出版专著2部。
综上所述,该成果创新性突出,经济效益显著,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同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在青稞品种选育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项目名称修改为:“优质抗病大麦新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专家组成员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王德海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研究员
朱润云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王贤智 云南大学副院长、教授
谭 静 云南大学研究员
杨根华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