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云南热区优良牧草高效栽培和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材料齐全、详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引进和收集了牧草种质资源94个属470份,建立了干热河谷区牧草耐热抗旱耐低磷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应干热河谷区种植,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紫花苜蓿、爪哇大豆、柱花草、木豆、狼尾草等牧草11个。其中,选育国审品种1个(提那罗爪哇大豆)。
三、创制了干热河谷优良牧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包括优良牧草节水节肥和豆禾间作多样性栽培等技术,比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节约尿素145.89 kg/hm2;林果园行间套种豆科牧草土壤有机质增加35.65%,水土流失减少34.50%;形成9种优良牧草高效栽培和利用技术规范,并在云南、四川、海南等省的热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集成了以干热河谷优良牧草种子生产、牧草生产、饲草加工与利用等为核心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制定爪哇大豆、柱花草、木豆、紫花苜蓿、雀稗、坚尼草等牧草种子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构建青贮饲料以玉米精料含量在1%~3%和优良牧草添加EM菌混合青贮技术,有效提高了牲畜日增重。
五、获技术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权2件;制定发布云南地方标准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7篇。建立核心试验示范点6个,共计6185.5亩。2022-2024年技术成果应用推广53.99万亩,新增销售额2.30亿元,利润0.94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黄兴奇 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研究员
刘爱忠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员
赵之伟 云南大学教授
陈 功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李大林 云南省畜牧总站推广研究员
顾招兵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和占星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