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毫K级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02 浏览次数:1847

毫K级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 anli.jpg

  2020年5月2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上海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完成的“毫K级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成果依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空间科学(二期)首发星,是中国迈向引力波空间探测的第一步,在国内首次实现了5mK温度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保障了“太极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所有技术验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3、该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高稳定性控温技术

  本成果针对近地轨道外热流波动剧烈,星上电磁环境复杂,提出了三级控温的方式,采用高分辨率测温系统,解决了外热流波动剧烈带来的干扰问题,在轨实现了5mK高稳定性的载荷热控要求。

  (2)舱段级的热控试验技术

  在舱段级的热控试验过程中采用短周期瞬变热流的模拟方法,建立了二级控温边界超出空间环境效应,在轨试验数据表明,舱段级试验充分考核了热控控温技术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3)高分辨率在轨温度测量技术

  在轨采用恒流式测温电路以及屏蔽抗干扰技术,在国内航天器上首次实现了亚毫K级温度稳定性的测量。

  综上,该成果在热控温度控制稳定性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比国内已有的在轨控温稳定性提高了1-2个数量级,有力地支撑了后续的引力波探测任务。

专家组成员

  李儒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

  赵小翔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

  齐振一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步炳根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

  叶伟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杨根庆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郑亲波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