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抚仙湖径流区高端烟叶定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成果以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项的“澄江抚仙湖径流区‘华叶’高端烟叶定制生产研究与应用”项目为依托,研究了抚仙湖径流区的作物种植制度、以烟叶生产为主体的作物周年养分调控及高端烟叶定制生产等技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解决了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系统性难题,创新点如下:
1. 优化构建了烟—粮(经)协同模式下8种以烟叶生产为主体的作物种植制度,填补了该区域土地流转后作物种植制度的空白,解决了包括烟草农业在内的大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性问题。
2. 构建了烟—粮(经)协同模式下以烟叶生产为主体的“化肥直减、水肥一体、有机替代、绿肥增效”四位一体的作物周年养分调控技术,提高了作物周年养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 构建了“种植制度、养分精准调控、绿色植保防控、规范种植管控、烟叶成熟把控、高效科学烘烤”六位一体的高端烟叶定制生产技术体系,径流区烟田氮、磷、钾用量分别下降了90.34%、87.12%和69.95%,农药成本下降了52.59%。与传统烟叶生产相比,烟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氮磷浓度总量分别下降了14.17%和15.34%。烟叶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了24.01%、28.35%、54.22%和15.82%。
4. 创新了抚仙湖径流区域高端烟叶“直收直调”的生产—收购—工商交接全过程一体化运作模式,减少了烟叶造碎,烟叶品种纯度提高了8.23个百分点,等级纯度提高了8.67个百分点,等级合格率提高了10.69个百分点。解决了高端烟叶原料保障从大田生产到工业企业全过程的质量管控难题,实现了流通环节、烟叶造碎及成本投入的三减少,收购质量、交接效率、综合质量的三提高,创新了高端烟叶收购模式。
三、在抚仙湖径流区累计推广应用14万余亩,显著提升了烟叶工业可用性,烟叶进入高端模块、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48%、38.43%和7.52%;烟农新增效益达8532.08万元,工业新增税利达72449万元。
四、发表论文18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4件,制定企业标准5项,出版专著1部;3人入选玉溪市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并创建了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晋升高级农艺师,6人晋升农艺师。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抚仙湖径流区高端烟叶定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杨焕文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刘雅婷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张立猛 玉溪中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
张晓海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杨春江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瞿 兴 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高级农艺师
李江舟 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