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高产、广适蓖麻新品种选育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转化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4-28 浏览次数:18

科技成果评价.jpg

  2025年4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天津南大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产、广适蓖麻新品种选育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转化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规范、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我国是蓖麻消费和进口的第一大国,结合云南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南亚、非洲转移技术,推进蓖麻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给,符合国家战略需求。项目组历时20余年,持续开展系统研究,取得创新成果如下:

  1、收集评价国内外蓖麻种质资源182份,筛选出优异种质50份;鉴别了670个基因组SSR分子标记,通过关键基因家族SnRK2、NAC和GRF的鉴定,解析了抗性相关基因的生理机制;构建蓖麻雌性系离体繁殖保持、杂交后代快速甄别和杂交种子纯度检测方法,首次获得国内蓖麻纯合四倍体植株,培育出雌株率100%的雌性系D4033,提供了高效育种的遗传材料,形成了蓖麻育种的创新技术体系。

  2、选育出具有高产、广适、宿生性强的蓖麻新品种5个,其中“滇蓖5号”、“彩蓖1号”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云蓖麻四号”获缅甸农业部和云南省登记,“云蓖麻五号”、“滇蓖3号”获云南省登记。

  3、依据云南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生态种植区宿生性种植的特点,研究集成了宿生性蓖麻良种规范化配套种植技术体系,制订云南省地方标准《蓖麻栽培技术规程》(DB53/T 516—2013),在云南种植‘云蓖麻四号’一年两熟亩产609.8kg,创全国宿生蓖麻高产记录;在缅甸比较种植超过印度GCH系列和以色列凯丰等7个品种,亩产达到261.8kg。

  三、选育蓖麻新品种5个,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制订地方标准1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7篇。

  四、近三年来,选育品种在我国南方蓖麻产区种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推广应用到东南亚、南亚和非洲18个国家。示范推广总面积32.82万亩,农业总产值4.29亿元。其中境外28.37万亩,回购境外原料5.85万吨,实现加工产值6.09亿元。形成了技术成果“走出去”,产品“引进来”的新模式,达到了转移技术促进境外种植,国内产业发展的双赢目标,成为国家科技部对外合作交流的成功案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蓖麻新品种选育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将成果名称修改为“高产、广适、宿生性蓖麻新品种选育与国际转化应用”。

专家组成员

  胡国胜 中北大学教授

  殷学贵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

  王昌禄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

  刘爱忠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员

  陈丽娟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陆 斌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

  邱明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