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白及良种选育和无性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4-10 浏览次数:3727

白及良种选育和无性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anli.jpg

  2018年4月1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普洱市玉林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白及良种选育和无性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技术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从全国白及主要种植区收集白及种质资源4235份,选育出白及优良无性系1个(云R-SC-BS-058-2016),注册登记‘玉霞’白及新品种(云林园植新登第20170014号)。

  3、开展白及假鳞茎嫩芽组培育苗技术研究,形成了无性系育苗及操作技术规程,制定了白及苗木质量标准,培育组培苗7646.29万株。

  4、建立白及示范基地2180亩,种植1.5年、2.5年、3.5年后,白及平均每亩鲜假鳞茎产量:大田种植分别为640.8kg、1512.0kg和2715.0kg,大棚种植分别为751.8kg、1954.8kg和3066.0kg,林下种植分别为285.6kg、716.8kg和1262.4kg,总结出了白及不同种植方式的高效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确定了白及最佳采收年限、时间和方法;制定了白及鲜品和干品的分级标准,总结提出白及干燥技术。形成了白及无性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5、编写培训技术资料5套,举办培训班8期,发放技术资料6900册(份)。在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等8个市(州)的27个县,推广白及无性系苗木6371.29万株,推广种植、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技术,累计34341.3亩,新增产值18.46亿元。

  6、制定了地方团体标准《普洱市白及生产综合技术规范》(T/PBX 01-2016),取得“中药材烘干机”、“白及育苗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7篇。

  综上所述,该项目成果在白及良种选育、无性系繁育、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石卓功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周 远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教授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马 骏 昆明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正高工

  李 昆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

  陆 斌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

  龚 洵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