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油动调速控制多旋翼无人机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3-31 浏览次数:1724

油动调速控制多旋翼无人机 anli.jpg

  2018年3月3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沈阳召开了由辽宁壮龙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油动调速控制多旋翼无人机”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所做的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报告,审阅了检验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用户应用报告等资料,考察了无人机试飞及生产研发现场,观看了无人机行业应用视频。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评价材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开创性地将燃油活塞式发动机应用于多旋翼无人机,通过飞行控制和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创新,攻克了发动机响应时间长、非线性程度高、振动幅值大、多台发动机性能一致性差等技术难点,解决了目前电动多旋翼无人机载荷小、航时短的瓶颈,大幅提升了无人机载荷和航时。

  3.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

  (1)基于燃油发动机功重比高、多旋翼结构安全可靠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将燃油发动机直接驱动螺旋桨与多旋翼气动布局有机结合的全新结构无人机,实现了大载重、长航时、高安全、易操控性能,有力推动了无人机进入工业级应用。

  (2)针对传统航空燃油发动机调速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动态建模的前馈转速控制算法,实施燃油电喷和节气调节协同控制,实现了发动机转速的精准、快速控制,转速控制精度±1%,响应时间150ms,并自主研制了发动机中央控制器(ECU),为发动机直驱多旋翼攻克了技术瓶颈。

  (3)针对燃油发动机的响应特性和振动特点,设计了发动机倾斜结构,增加水平控制分力,开发了适应发动机转速响应特性的姿态控制算法,并在机体上采用新型减振结构,开发了能适应振动环境的惯导等传感信号滤波算法,实现了新型无人机的安全、快速飞行控制。

  4.产品经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产生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经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用户应用表明,产品性能稳定,作业效果优异,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企业生产设备、检测手段齐全,生产工艺成熟,质量保证体系完备,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综上,该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闻邦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

  李 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

  徐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舒振杰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

  李 彤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副所长

  王世杰 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仲崇权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杜劲松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张利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