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粮经协同耕作区双抗优质豌豆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4-30 浏览次数:17

科技成果评价.jpg

  2025年4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曲靖市农业科学院、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保山市农业科学院、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6家单位共同实施完成的“粮经协同耕作区双抗优质豌豆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历时20余年研发与应用,取得如下创新:

  1. 以高抗白粉病和锈病、高蛋白和高淀粉含量等育种性状为目标,在已有的种质资源中发现了豌豆白粉病抗性基因er1,开发了抗白粉病分子标记,利用云南生态多样性优势进行白粉病、锈病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同步筛选,构建了抗白粉病、抗锈病辅助育种体系,为豌豆优质抗病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材料和技术支撑。

  2. 育成了高蛋白(28.6%)、高淀粉(46.69%-49.12%)、兼抗白粉病和锈病、适应性广的粮-菜-饲兼用型豌豆新品种4个,适应于云南到新疆豌豆产区种植,实现了豌豆育种优质抗病与广适协同提升。

  3. 创新集成了适合云南粮经协同耕作区的旱地豌豆免耕套种、山区旱地豌豆深坑保水等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规程、标准11项,其中旱地豌豆免耕套种技术、山地食粒豌豆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主推技术;研制防缠绕田间放线器、电驱动豌豆山旱地播种机等轻简高效栽培装置9台件,实现了豌豆绿色生产的节本增效。

  该项目育成国家登记品种4个,其中“云豌18号”3次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制定并颁布地方和团体标准7项;授权专利11件;软著3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出版论著1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年应用面积约占云南豌豆种植面积的30%,其中,2022-2024年在云南省累计推广应用255.1万亩,新增产值121.5亿元,带动农户49.99万户、服务了豌豆相关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应用到贵州、四川、重庆、新疆、山东、辽宁等省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豌豆育种技术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云豌18号”优质双抗豌豆新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陈 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胡凤益 云南大学院长、研究员

  张蕙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书记、研究员

  冯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

  王贤智 云南大学副院长、教授

  陈又清 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