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大叶茶区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4-30 浏览次数:13

科技成果评价.jpg

  2025年4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大叶茶区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组针对大叶茶区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不明,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缺乏,以及化学防控依赖度大等问题。以“绿色有机”为目标,开展“病虫本底认知突破→防控产品及技术研发→标准化技术体系创建→规模化示范推广”的应用模式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 收集保存了8000余份病虫害不同发育阶段及危害症状的对比图及天敌实物标本,首创大叶茶树病虫害与天敌识别图谱以及标本库,鉴定主要病虫害及天敌220种,明确了茶饼病、小贯小绿叶蝉、茶谷蛾等16种大叶茶的重大病虫,阐明了10种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揭示出多病虫复合发生特征,鉴定出云南小绿叶蝉为小贯小绿叶蝉,首次发现了新害虫顶梢卷叶蛾,查明了化学农药减量施用基准。

  2. 发现茶谷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组分十八碳二烯-1-醇乙酸酯,十八碳二烯-1-醇,鉴定引诱化合物40余种,研发了害虫引诱剂7个、寄生蜂引诱剂2个,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天敌昆虫7个;首次构建了“茶树-茶谷蛾-天敌”三级营养关系的引诱防控技术,创建“以虫克虫”的精准生物防治模式;研发灰茶尺蠖与茶毛虫双靶标通用性信息素复合诱芯,突破单一虫种防控局限;构建了茶棍蓟马色诱、光诱、性诱三源协同增效引诱体系,突破传统单一引诱技术的防效局限;集成创新了大叶茶区10种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3. 构建了大叶茶区重大病虫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制定大叶茶区重大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标准10项;构建了滇南普洱茶区、滇西红茶区重大病虫害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各1套,核心示范区实现化学农药减量80%以上;2022~2024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31万亩次,新增产量5.84万吨,新增产值41.30亿元,技术应用区内化学农药累计减施约2155.59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8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80%以上主产茶区,培训7.07万余人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该项目获授权专利及软著作权30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制定标准10项,入选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66篇(SCI收录24篇);研发引诱剂配方9个、自动清虫杀虫灯产品1个、信息素粘虫板产品2个、诱捕装置1个。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1人,获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1人,获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1人。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大叶种茶区的害虫性信息研发与应用以及茶谷蛾防控技术模式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王沅江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周红杰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王德海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研究员

  吴国星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杨 文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毛迎新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