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寒地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证明、用户应用证明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主要创新点:
(1)创建了黑龙江省首个寒地宿根花卉国家标准种质资源圃,收集整理保存芍药、萱草、耧斗菜、玉簪等种质资源300余份。选育萱草品种7个、玉簪品种3个、芍药品种2个,并在国际登录;选育天人菊品种1个,通过省级品种登记。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冬季寒冷气温、能抵御倒春寒的观赏价值较高的芍药、萱草、玉簪、飞燕草、耧斗菜品种70余个。
(2)在宿根花卉观赏评价体系中,结合寒地特点,增加了抗寒性评价指标,完善了寒地宿根花卉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了寒地宿根花卉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了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圃建设标准;制定了芍药、萱草、玉簪、飞燕草、耧斗菜、宿根天人菊等主要寒地宿根花卉栽培繁育技术标准。
(4)挖掘了尖叶石竹和丛生福禄考的抗寒、抗旱功能基因,揭示了抗寒、抗旱分子机制。
该项目针对黑龙江省宿根花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了寒地宿根花卉资源收集、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构建了宿根花卉的评价体系和生产标准体系,选育出适合高寒地区的优良宿根花卉品种,解析了部分品种的抗寒、抗旱机制,挖掘出抗性基因。该项目为黑龙江省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执行期间,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花卉品种国际登录12个,省级登记品种1个;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6个;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著作2部;累计培训新型农民上万人次,科普研学20余万人次,带动了宿根花卉产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该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周蕴薇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冯国军 黑龙江大学研究员
何 淼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王洪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
纪 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