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04 浏览次数:1338

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anli.jpg

  2020年6月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耦合云南生态环境特点与花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完成了云南省花卉品种的产业布局,构建了包括引进与自育的221个优良品种的生产技术体系,占云南省花卉主栽品种的85%,有效解决了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优质高效的技术问题,为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鲜花生产中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解析低纬高原条件下不同花卉对光照、温度、CO2、水分、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生理适应和响应机制,研发光温调控、CO2施肥、无土栽培、精准水肥等技术及配套设施,创建土壤精准施肥和以肥水循环应用为核心的基质栽培技术,平均节约水肥45%,其中基质栽培比传统土壤栽培节约水肥57.5%,基质栽培较传统土栽,亩产量提高2-4倍,能源成本较国外节约35%,创造出鲜切花和盆花亩单产的全国最高纪录。

  四、探明鲜切花和盆花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创新形成高效检测技术标准和以温室小气候控制、害虫诱杀、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9%-48%,防效提高10%-20%,优质品率从50%提高至70%以上,实现了花卉“双减”的绿色生产。

  五、项目获国际奖励12项(特等奖2项、金奖3项、银奖5项);获专利授权56件(发明22件、新型34件);制定标准22项(国标2项、行标12项、地标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件;出版专著2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65篇。

  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成效显著。2018-2019年在云南累计推广27.5万亩,生产鲜切花152.1亿枝、盆花9120万盆,销售额156.5亿元,其中新增产值24.9亿元,亩均新增收益超过9000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同领域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低纬高原肥水循环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小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正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

  黄海泉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胡凤益 云南大学研究员

  刘爱忠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赵之伟 云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