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及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无传染性新品种培育与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03 浏览次数:1561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及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无传染性新品种培育与研发1 anli.jpg

  2020年6月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北京盖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五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及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无传染性新品种培育与研发”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方的总结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科技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以2头五指山猪为育种素材,经30年持续近亲繁殖27代(F27)培育的近交猪,近交系数已达0.997。项目研究揭示了近交猪基因高度纯合、遗传稳定的分子遗传基础与规律,其SNPs纯合数量、长度,以及 ROHs数量、长度、沿染色体分布形态与非近交系完全不同,并发现少量基因杂合度为“1”特异遗传现象。

  2、发明了遗传选育PERV无传染性近交猪新品种的方法和一种鉴定和选育PERV-pol基因缺陷型近交猪新品种的方法,培育出了无PERV病毒传染性的近交猪新品种,揭示了其PERV-pol基因缺陷导致病毒无传染性的机理。

  3、经查国内外未见近交繁殖20代以上的近交猪品种以及其他高度近交的大型哺乳动物。

  4、在临床应用开发上,建立了无PERV传染性的五指山近交猪-猴角膜内皮异种移植新方法,制定了近交猪角膜内皮移植片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前试验及临床实验方案,建立了相关的评价体系,可避免PERV异种间传染的风险,实现异种移植角膜存活达180天以上,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5、为开发异种移植供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制了双敲GGTA1和β4GalNT2基因、无PERV传染性的近交猪,可望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6、制备了转人PCSK9基因的近交猪,进一步证实该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三、本项目已形成11个发明专利、授权9项,在资源、技术与应用方面均属于原创性成果,具有显著的开发应用价值,并可望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孟安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赖良学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

  接 英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田见晖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楚端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刘长春 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员

  李根平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刘 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赵启祖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