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油用牡丹‘凤丹’品质形成基础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03 浏览次数:1497

油用牡丹‘凤丹’品质形成基础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 anli.jpg

  2020年6月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完成的“油用牡丹‘凤丹’品质形成基础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方的总结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项目围绕木本油料国家战略,开展了油用牡丹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拓展牡丹应用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3.挖掘了牡丹油用资源,开创了油用牡丹新纪元。项目收集种质资源1000份以上,根据数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结合分子育种,选育出芍药属牡丹组优良种质油用牡丹‘凤丹’;油料牡丹种植从无到有,现有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产品获haccp出口认证。

  4.解决了‘凤丹’生物工程育种育苗关键技术,完善和建立了微型繁殖技术体系。揭示器官分化分子机理,突破了组培苗移栽死亡瓶颈,田间成活率高达97%。

  5.揭示了牡丹抗旱分子协同作用机理,集成发展了‘凤丹’规模种植技术。阐明了‘凤丹’天然抗性关键基因PoDREB2A、PoWRKY19和PoXET启动子响应干旱、盐、低温等提升抗性的多分子调控机制。

  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专利26项,行业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29篇,培养研究生28名和大批企业技术骨干。

  7.该项目面向健康优质食油需求开创牡丹油用新领域和产业,历时21年,建立首座油用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研制繁殖栽培技术标准或规范,建立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相关技术已应用生态修复暨绿化和油料生产,帮扶大批市县村脱贫,产生了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填补了牡丹油用领域空白,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专家组成员

  孙振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李嘉珏 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研究员

  侯小改 河南科技大学牡丹学院院长教授

  黄坚钦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李 义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