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优质食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15号培育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03 浏览次数:1649

优质食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15号培育与应用 anli.jpg

  2020年6月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优质食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15号培育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针对国内外花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80.9%)、亚麻酸含量低等营养价值差的突出问题,项目组历时12年,系统研究了提高花生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的品种培育技术。

  三、从地方资源筛选鉴定出食味好、性状稳定的云南地方种质资源黑仁花生,与引进的高产抗病品种粤油13杂交,在不同海拔高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同步多代鉴定,培育出了脂肪酸组成显著优于现有花生品种的“云花生15号”。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49%,比普通花生提高了9.59个百分点,尤其是亚麻酸含量高达8.51%,棕榈酸含量降低了50%左右。品种多点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20天,百果重167.60克,百仁重50.77克,每千克果数741.13个,出仁率61.22%。亩平均干荚果产量267.65千克,比对照亩增12.44千克。2015年通过云南省鉴定,2019年通过国家品种登记。

  四、该成果制订地方标准1项,发表研究论文7篇。研究制订配套种子快速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模式,推动了品种在云贵高原大面积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专家组认为,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提高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品种培育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禹山林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研究员

  姜慧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唐荣华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龚 明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胡凤益 云南大学院长、研究员

  道金荣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周自玮 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