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内蒙古通辽市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科塔草业有限公司、北京易丰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京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科1号羊草新品种培育及沙地种子生产模式”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考察了阿鲁科尔沁旗中科羊草种植现场,审阅了项目资料,听取了项目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创新点如下:
(1)育成中科1号羊草新品种,填补了国内22年无新的羊草国审育成品种的空缺。新品种产草量提高20%,种子产量提高30%,种子萌发率提高35%;
(2)提出自交不亲和性(SI)是羊草低结实率的原因,首次从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羊草自交结实率低的机理;
(3)发现羊草种子萌发率主要受基因型决定,发掘出与萌发相关的基因,首次揭示了LcMYB92基因主要参与调控羊草种子萌发;建立了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关键技术;
(4)制定出中科1号羊草种子沙地生产模式,可在类似地区辐射应用。为我国北方“三化土地”、退化草原等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种子保障和技术支撑。
3.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认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揭示羊草结实率低的分子机制、LcMYB92基因调控羊草种子萌发机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白书农 北京大学教授
杨富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孟 林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赵景峰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研究员
毛培胜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祁 智 内蒙古大学教授
亢福仁 陕西榆林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