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江淮地区适宜机收油菜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3-29 浏览次数:2192

江淮地区适宜机收油菜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 anli.jpg

  2019年3月2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天禾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江淮地区适宜机收油菜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方的汇报,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创新点如下:

  1.利用航天诱变、冬油菜与春油菜杂交等技术创制适宜江淮地区机械化作业的早熟、抗病、耐密植油菜优良种质资源150余份,选育出适宜江淮地区矮杆、早熟、抗病、高产油菜新品种7个(“天禾油11”和“中核杂488”2个国审品种,“徽油808”、“核优218”等5个省审品种),破解了早熟、矮杆与高产的矛盾。

  2.针对江淮地区的特点,探索了矮杆、早熟油菜品种的高产机理,解析了适宜油菜机械化收获的角果期化学催熟机理,系统研究了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等。

  3.针对不同栽培模式集成创新了迟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免耕直播机开沟技术,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技术等7套技术模式,获发明专利8项,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13项。

  三、该成果中的新品种累计推广1084.3万亩,新技术累计推广550万亩,合计新增利润14.05亿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官春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陶铁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王积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油料处处长

  周广生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李 伟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马 伟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 峰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