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腾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云南大学、丽江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及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一部手机游云南”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是云南省为传统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所设立的重大项目,由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主导,以智慧化集成为主线,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及物联网等核心基础技术及理论,通过技术及业务创新,提升旅游管理部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涉旅企业的精准服务水平和游客的多元化旅游体验,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全域旅游数字生态共同体。
三、项目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是云南省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项目。项目由旅游大数据中心及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及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组成。项目依托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创新核心技术,全面转化了腾讯的35个发明专利及合作伙伴云南大学12个发明专利,取得了64个软件著作权,完成了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系统搭建,实现了吃、住、行、游、娱、购的旅游全链条覆盖。实践了互联网+旅游的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云南旅游由传统模式向智慧旅游模式的转型升级,重塑了云南旅游的口碑和品牌,在成熟技术落地集成的基础上,在以下核心业务领域完成了科技创新:
1、在“刷脸入园”及“景区、景点直播人体行为分析”落地场景
智慧旅游场景中的“刷脸入园”及“景区、景点直播人体行为分析”等应用场景需要可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项目组通过与腾讯AI实验室合作,通过分析底层视频数据逻辑,挖掘潜在的生物识别特征规律,从对称性的角度,将模型计算与景区复杂环境进行深度结合,建立起多模态、宽领域、低消耗的可信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框架。该框架理论贡献包括:1)提出大稀疏锥非负矩阵分解(Large Sparse Con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算法。该算法将正则优化引入视觉表征不变性学习中,从而可以有效处理人脸数据长尾效应。2)提出基于Cauchy估计的子空间特征选择算法,该算法通过几何空间约束,实现低维空间的高斯分布,可以有效解决旅游场景中动作识别的小样本学习问题。
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在云南省上百家景区的刷脸入园,以及景区2000多路实时视频不良人体行为鉴别得到广泛的应用。
2、在智慧厕所场及智慧停车落地场景
旅游行业物联网场景差异巨大:既有4G/5G宽带覆盖和供电条件良好的中心景区场景,也有无网络覆盖、无供电的边远场景的问题;从业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无统一的物联网协议标准。为解决旅游物联网落地的重大问题,项目参与单位在腾讯公司国际领先的IoT-HUB物联网云平台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实现了旅游物联网泛在接入层和中间件层。一方面通过基于软硬件全可编程片上系统(APSoC)技术的网关,实现了多物联网协议的数据融合,以及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感知节点的可配置泛在接入;另一方面自主开发的先进物联网数据中间件,实现了智慧停车场和厕所设备数据到IoT-HUB云平台的无缝接入,省去数据在企业私有云平台中转的环节,解决了不同物联网框架传输延迟不相等及数据安全的问题,为项目的线下智慧化与线上的融合提供了实时、准确、安全的数据支持。
3、区块链旅游电子合同及区块链发票落地场景
旅游行业诚信缺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顽疾,本项目实践了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多方参与的良性旅游生态。在腾讯TBaaS平台的基础上,项目单位研究了适用于旅游行业的区块链共识算法那及跨链机制,开发了通过旅游业务专属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资产在旅游区块链主链与涉旅企业从链之间的转移的方法,支持数据全流程的跨单位、跨链流通。提出了数字旅游诚信模型,及基于区块链的旅游行业积分模型,创新的设计了利用旅游主从链技术提升区块链系统交易处理速度的方法,实现交易处理的扩展,有力的支持了旅游合同、购物追溯、投诉及退货等重要落地场景。
四、知识产权:
项目代表性论著包括科学出版社全英文专著1部,已授权发明专利47项(其中腾讯直接转让核心专利35件,云南大学12件核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4项。论文23篇(其中JCRⅠ区4篇,JCR Ⅱ区3篇、JCR Ⅲ区2篇、JCR Ⅳ区2篇,IEEE会议论文2篇,中文北大核心收录9篇)
五、社会经济效益:
1、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全面贯彻及实践了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把旅游行业数据要素作为重要生产资源融入到游前、游中及游后全过程中,做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精准服务,推动了涉旅企业的提质增效,已发展成为中国旅游数字化样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一部手机游云南”后,全国已有超40个省、市(县)、景区在建设或建成“一机游”项目。相关成果已经出版为《“一机游”模式发展白皮书》,并于2020年5月18日发表在人民网、中国日报网、腾讯文旅等主流媒体,相关报道曝光量近3亿次。
2、重塑旅游产业形象
面对云南省曾经遭受重创的旅游形象,“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全面贯彻诚信价值理念,坚持实践用户“所购即所得”的诚信目标。项目推出所有上线产品均采用“政府+行业协会+游客”多维度评价体系,避免了单一用户市场评价左右旅游行业产品及服务提供情况,同时倒逼旅游企业提升服务意识及产品质量,持续优化升级旅游资源,对云南省重塑旅游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营销创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积极探索将本地文化和智慧旅游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及方法,与腾讯文化IP有效连接,利用定位于“科技+文化”的新文创产品,从“平面”到“立体”、“虚拟”到“实景”多维活化景区传统及现代文化项目,提升文化脉络对景点碎片的联结力,打造承载文化内容的优质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创新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宣传推广,推动了数字化渗透到文旅行业的发展理念中,创意营销让旅游品牌展现新的活力,树立了崭新的文旅市场品牌标杆。
4、项目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系统一直处于快速更迭状态。面向游客的“一部手机游云南”产品体系(App、小程序、服务号)累计为游客提供近2亿次服务。其中,“游云南”App共迭代90余个版本,累计下载量达3445万次,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760万,“游云南”小程序用户数超过859万。
5、2019年,云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07亿人次,同比增长17.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035.20亿元,同比增长22.7%。2021年,“五一”假日期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178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6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日均水平119.7%和122.7%。国庆假期,云南省共接待游客219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9%。在旅游行业受到疫情重创的情况下,项目充分发挥智慧化能力助力疫情期间旅游产业复苏。
六、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弥补了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
项目高度重视产学沿用的交叉融合,项目参与各单位已经联合成功申报获批了“云南省智慧旅游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发改委)、“昆明市企业创新中心”(昆明市科技局)、“昆明市智慧旅游创新团队”(昆明市科技局)以及“云南省张骏专家工作站”(云南省科技厅)。项目参与方立足于云南旅游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及产品开发,通过市场应用赢得应有的效益回报,通过落地场景检验创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项目自开展以来,各参与单位已经获批了云南省科技厅智慧旅游重大专项研究计划、国家文旅部信息化推进项目,开展了智慧旅游相关地方标准编制等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慧旅游方面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花泽飞 云南省政府原正厅级参事、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
杨 昆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沈 滔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
易 宏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云南省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姜 茸 云南财经大学智能应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