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云南省恶性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5-20 浏览次数:1699

云南省恶性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anli.jpg

  2022年5月1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共同完成的“云南省恶性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详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针对云南省放射治疗曾经极为落后的状况,2000年至今,大力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技术,构建新模式,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培养人才,拓展应用,系统地建立了恶性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疗效,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改善,为云南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新点如下:

  1.国际首创LQB放疗计划评价模型并构建了恶性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体系。通过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Versa-HD等精确放疗设备,优化靶区计划,创新评价工具,改良照射方式,加强质量控制,开设放射损伤专科护理门诊,搭建了以放疗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省内率先推广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放射外科和三维后装放疗等15项精准放疗技术。22年共诊疗患者百万余人次,年放疗患者上万人,精确放疗比例>95%,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挖掘肿瘤精确放疗关键标志物及探索相关临床治疗新策略。深入解析了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后残存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的分子调控机理,并发现益母草、土当归、苞叶雪莲等6种中草药和三阳血傣复合制剂,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DNA损伤与修复等途径,达到放疗增敏和防护的效果,极大推动了云南民族药物的临床转化应用。

  3. 创建云南省精准放疗人才团队。建立了云南省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首批获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专业基地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支持省内放疗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协助新建15个放疗科室,提高了云南省整体放疗同质化水平;牵头成立5个省级放射肿瘤学相关学术组织;获批“云南省放射治疗研究中心”;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云岭学者”、“云岭名医”等高层次人才19人次。培养博士41名、硕士168名,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3项。

  三、参与制定《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基本指南》等8项国家标准,主持制定《云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规范》等2项省级标准。主持国家级课题11项、省部级25项、厅级37项。发表论文616篇,其中SCI收录59篇,影响因子>200,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8篇。主编专著11部,获国家专利7项。举办国家级、省级和远程继教项目20余次,主办肿瘤放疗培训班和专题讲座500余次,培训基层放疗专业人才上万人次。

  四、该成果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昆明市延安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等省内外16家医院推广应用,总体有效率达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LQB放疗计划评价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谭 晶 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

  王 颖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赵路军 天津市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张力元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陈勇彬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朱月春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肖伟烈 云南大学研究员

  陈 宏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主任医师

  李 新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