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寒地水稻的需水量智能感知与精准灌溉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5-05 浏览次数:1400

寒地水稻的需水量智能感知与精准灌溉技术应用与推广 1xiao.jpg

  2022年4月2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武汉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寒地水稻的需水量智能感知与精准灌溉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证明、用户应用证明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针对水稻灌溉用水量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遥感高精度反演,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基于物理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型结合,建立了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智能感知模型。

  3.将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智能感知模型与闸门自动控制的物联网技术结合,研发了用于水稻精准控制灌溉的智能数字化闸门,推广了水稻不同生育期节水增产的精准灌溉模式。

  4.建立了一套“研、产、推、用”推广模式,即“一院两校”应用技术联合研发体、“一司四级”技术推广组织架构、“科技园区+示范带+辐射区”、“小项目撬大推广”、“多媒体矩阵”、“7分集中3分个别指导”等,实现了推广模式的重大创新。

  5.项目研究成果每亩节水106立方米,亩节约成本13.46元,亩增产19.8公斤,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总增产稻谷1.9亿公斤左右,节约成本1.35亿元左右,总经济效益6.2亿元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登记软件著作权6件。

  综上,专家组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潘国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都兴林 吉林大学教授、院长

  许童羽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院长

  毕洪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武志海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院长

  卢 珊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董国忠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