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沈阳召开了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介入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的总体情况、技术创新、应用和推广情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审阅了应用证明、查新报告和相关知识产权证明等。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该项目在25项国家、省部级课题支撑下,历时14年,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及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了ACS精准介入诊疗体系,解决了ACS高危易损斑块预警、ACS病理特征的在体精准诊疗、ACS介入后再发事件预测指标等瓶颈问题,项目组创建的ACS精准介入诊疗体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一、项目组建立了ACS精准介入诊疗标准及综合理论技术体系,引领了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
1.项目组阐明了引起斑块破裂的关键指标的界值,首次揭示斑块侵蚀患者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及解剖学特征与斑块破裂有明显不同,实现了对临床上高危易损斑块的预警,推进了临床ACS防控战线的前移。
2.项目组首次建立了ACS三大病理类型(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在体影像学的标准及分类流程,解决了无法在体识别斑块侵蚀与钙化结节的临床难题,研究结果获得国际认可。证实25.1%的ACS斑块侵蚀患者可以抗栓治疗而避免支架植入,从而减少了不必要支架植入所导致的支架并发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果纳入国际权威教科书《Braunwald Heart Disease》及国内外指南,改变了ACS治疗策略。
3.项目组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支架晚期血栓形成的首要机制。阐明ACS非罪犯病变富含脂质斑块、支架不规则组织脱垂和最小支架面积、白细胞端粒长度是介入失败再发ACS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二、共发表SCI文章155篇,2篇IF>20,10篇IF>15,单篇最高IF23.4,总IF675.2,他引1550次,单篇最高引用200次。获国家专利5项。牵头制定指南、共识及建议5项,项目组成员作为中国唯一专家参加欧洲腔内影像学专家共识(EAPCI),国际大会报告127次,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4项。
三、项目组建立了ACS介入精准诊疗体系,推广至全国。牵头在全国构建了200个ACS区域救治网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率由53%升至89%,院内死亡率由4.1%降至2.9%,如在全国全面铺开每年可挽救2万名ACS患者的生命。在200个中心优选建设精准介入诊疗示范基地60家,推广ACS精准诊疗策略,减少ACS急诊支架植入,降低了支架近远期并发症,挽救了患者生命,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项目组总计培训专业骨干2万余人。
该项目立足于中国国情,为我国ACS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及临床实践证据,对于促进我国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实现从国际并跑到领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提交的技术资料完整、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部分居国际领先。
专家组成员
韩雅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
马长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孙英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陈 杰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
姜拥军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