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耦合时间序列智能预测理论及其在电网控制决策中的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7-20 浏览次数:1936

动态耦合时间序列智能预测理论及其在电网控制决策中的应用  anli.jpg

  2018年7月2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湖南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湖南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动态耦合时间序列智能预测理论及其在电网控制决策中的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的技术总结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了如下评价意见:

  1.项目资料规范、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首次提出了考虑累积效应和耦合效应的时间序列预测理论,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测系统,显著提升了时间序列预测准确率,在广东、湖南等省广泛推广应用。主要创新点如下:

  (1)揭示了热岛效应、温湿效应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呈现的累积效应,全面揭示了城市微气象与空调负荷之间的交互影响规律,得到了比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关于北京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2)提出了基于多元拟合的累积效应识别方法与优化计算,解决了累积效应与耦合效应的综合识别中的维数灾问题;提出了考虑累积效应与耦合效应的时间序列预测理论与方法,在省级电网短期预测的实际测试中准确率首次超越专家人工预测,年平均准确率达96.6%。

  (3)提出了基于智能预测的动态优化调控新方案,应用于智能电网无功动态优化控制、智能电网故障预测与连锁故障防控、微电网能量管理等方面,显著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本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35篇,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目成果已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多省电力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系统运行的备用容量需求,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价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审,项目总体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专家组成员

  周寿桓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大建 工信部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教授级高工

  于建军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

  李春生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张 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红旗 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刘若溪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