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完成的“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喷发环境识别及油气勘探实践”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项目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项目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此项成果旨在解决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预测的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难题,包括火山喷发环境恢复、火山岩岩性准确识别、喷发环境对储层控制机理及致密火山岩储层表征等难题,开展长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探索工作,在理论研究、实验方法及储层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系列性创新成果。
(1)创新发展了多维度岩石学标志分析技术和地球化学多参数环境识别技术,首次建立了识别火山岩陆上和水下喷发环境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双重判别标志,揭示了不同喷发环境下火山岩的时空演化规律,为推进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支撑。
(2)研发了三项火山岩岩性识别新技术,包括全直径薄片研制与分析技术、薄片自动采集拼接识别技术及实验装置,创新发展出决策树模型-成像测井综合岩性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复杂喷发环境火山岩的岩性识别准确率,进而总结出4种喷发旋回岩石组合类型,建立了陆上及水下火山岩喷发模式。
(3)创建了一系列微纳米孔隙表征新方法,构建了全井段火山岩孔隙结构三维可视化分析技术,提高了火山岩有利储层分布预测的精确度。并阐明了不同喷发环境对火山岩储集性能的控制机理,总结了储层发育规律。
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多件,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20篇,中石油技术秘密4项。成果已经在克拉玛依、红山嘴、车排子、克拉美丽等区块得到了应用,2018年至2020年应用区块累产原油227.95万吨,累产天然气27.11亿方,创收5.41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火山岩储层研究方面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贾承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文瑄 南京大学教授
魏志平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处长
李维锋 长江大学教授
文华国 成都理工大学院长、教授
谢庆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院长、教授
许怀先 中石油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