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西北典型沙漠区地下水源勘察与生态开采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7-20 浏览次数:1655

西北典型沙漠区地下水源勘察与生态开采关键技术 anli.jpg

  2020年7月1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水利局三家单位共同完成的“西北典型沙漠区地下水源勘察与生态开采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成果汇报,经质询和查阅成果资料,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科技成果资料齐全、文本规范、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针对沙漠区集中开采地下水存在的勘察技术难题和生态环境影响,项目方开展了沙漠区地下水井流模型新理论、地下水源勘察新技术、地下水生态开采新模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创新点如下:

  (1)考虑潜水蒸散发效应,建立了单井、群井开采条件下的稳定流井流模型,推导了无量纲形式的地下水位、对流运移时间和蒸散发速率的解析解,创新了相关的水文地质求参方法,完善了地下水开采的井流理论。

  (2)提出了基于反向渗流护壁技术的成井新工艺,研发了工程勘察数字信息采集系统与便携式水文地质参数快速获取设备,形成了勘察—成井—试验—监测—评价系列勘察技术装备和方法体系,提高了水源地勘察工作精度和效率。

  (3)提出了生态水文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水文指数与地下水埋深的定量统计模型和流域尺度地下水-植被-蒸散耦合数值模型,揭示了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特征和地下水的响应规律,构建了生态约束条件下的地下水开采模式及环境影响判别指标,为西北沙漠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该项目面向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需求,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毛乌素沙漠的哈头才当水源地、浩勒报吉水源地和库布齐沙漠的西柳沟水源地等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项目在考虑潜水蒸散发效应的地下水井流解析解、流域尺度地下水-植被-蒸散耦合数值模型等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武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张 炜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鹏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乔西现 黄河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钱 会 长安大学教授

  陈南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

  王现国 河南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