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完成的“食叶草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方的总结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视察了种植基地,品尝了食叶草产品,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一、项目资料基本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食叶草技术内容:
1.食叶草是利用鲁梅克斯K-1为母本,黑龙江省密山县野生酸模为父本,通过杂交、培育、改良、优化而成的新植物品种。
2.食叶草适应性强,在盐碱、荒漠、高海拔、高寒的劣质土壤环境中均可种植。
3.食叶草的植物特性是产量高,每亩鲜草产量15~60吨。
4.经权威部门检测表明,以干基计,粗蛋白含量32~48.7%,水解氨基酸总量27~36.7%,膳食纤维含量26.4%,脂肪含量7.8%。富含其他营养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异黄酮、SOD、植物多酚、多肽、大黄素、绿源酸、叶绿素、矿物质元素等。其中钾含量45.4g/kg,镁含量7.8g/kg,维生素C含量4.73g/㎏,钙含量8.4g/㎏,食叶草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三、食叶草应用:
1.是一种新的植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来源。
2.食叶草所含的营养成分丰富,可在多种农产品深加工中应用,改善产品营养状况 。
3.食叶草的种植已在多地推广,食叶草的应用已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综上所述,食叶草产量高、营养全、效益好。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并且已通过毒理试验。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相关资料与推广应用。
专家组成员
李 东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赵同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朱相远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林友华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
白景云 北京农学院教授
钱康南 康道尔生物医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 石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