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番茄优质多抗系列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3-15 浏览次数:2097

番茄优质多抗系列新品种选育 anli.jpg

  2019年3月1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沈阳召开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园艺种苗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番茄优质多抗系列新品种选育”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研制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品种登记证书、应用证明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针对番茄生产中存在的病害种类多、危害严重、优质多抗品种少等问题,开展了番茄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建立了2套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创制了45份优质多抗育种材料,选育出4个优质多抗新品种,丰富了番茄品种类型,促进了番茄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3.主要创新点:

  (1)建立了番茄主要病害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体系和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背景检测体系,促进了传统育种技术升级。抗病基因 Ty-3a和 Tm-2a的双重 PCR检测技术、抗晚疫病Ph-3基因的分子标记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2)利用分子标记结合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抗黄化曲叶病毒、晚疫病、根结线虫等9种病害的优异自交系。首次将抗晚疫病基因Ph-3从红果材料转育到粉果材料中,创制了抗晚疫病的粉果材料。

  (3)采用聚合育种方法,选育出的辽园多丽(多丽)、金冠1号、辽粉1号、辽粉2号4个品种,具有品质优,抗4种以上病害的特点。

  4.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项,国家新品种鉴定1个,省新品种备案登记4个。上述品种累计推广13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成果具有原创性,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抗晚疫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转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李天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

  冯 辉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邢 岩 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研究员

  卢铁钢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籍 平 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