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多种树木年轮参数获取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3-05 浏览次数:1571

多种树木年轮参数获取技术研发及应用 anli.jpg

  2019年3月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完成的“多种树木年轮参数获取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成果的技术总结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了如下评价意见:

  1.项目资料规范、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主要创新点如下:

  (1)自主研发了树轮密度交叉定年关键技术及配套软件系统,显著提升数据获取效率和质量;(2)首次发布树轮参数采集技术气象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系列论文;(3)研制了“中国干寒区树木年轮资料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资料网络共享;(4)最先提出了基于日资料的非常规积温和降水日数重建新方法,推动了精细化树轮气候研究的发展;(5)基于干寒区数据平台的多种树轮参数,揭示了历史气候水文变化新事实。

  3.研究成果提交“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并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中科院地环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获得应用,参与完成的《新疆气候变化基本事实的分析报告》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的批示。

  4.研究成果对国内外树轮气候学和树轮水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气候监测、评估、预测和预估业务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应用效果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本成果以多种形式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提升了公民的科学素质。

  成果涉及6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开发了“中国干寒区树木年轮资料地理信息系统”,发布行业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7篇,其中SCI论文52篇。提交的8篇代表性论文的总他引224次,SCI他引89次。成果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个人奖励和荣誉称号27次。

  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维京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任国玉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周天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世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鸿雁 北京大学教授

  祝从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戴新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 强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正研级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