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机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3-14 浏览次数:1115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机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anli.jpg

  2018年3月1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机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成果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组自1998年以来,在省内率先开展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机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从基础至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实用性的技术体系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

  (一)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以下工作,取得如下成果:

  1.提出并运用具有不同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及血红素氧化酶-1 基因多态性的COPD患者对NAC的治疗反应不同的理论,从而指导COPD患者的精准抗氧化治疗,评估疗效及预后,节省医疗费用;

  2.证实经低氧处理后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再经不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抑制剂处理后对比抑制不同复合物对于肺动脉的影响,结果发现缺氧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影响细胞内溶质钙的含量引起肺动脉收缩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

  3.证实CLDN1表达上调可以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中肺动脉的重构;

  4.证实在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中,Ang-(1-7)可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同时抑制肺血管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Ang-(1-7)升高肺组织NO浓度,上调eNOS的表达以及eNOS Serll77-phosphorylation水平有关;

  5.提出并证实COPD患者支气管壁增厚的程度可能反映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代谢组学的改变可能为识别不同HRCT表型的COPD患者的治疗和评估提供新依据;

  6.证实PLAGL2高表达与COPD的病理生理相关;

  7.证实COPD骨骼肌萎缩的可能与CAIII及β-烯醇化酶的表达上调有关。;

  8.证实PPARα基因的mRNA的表达下降是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体积密度减少的原因,并与COPD全身炎症反应及肺功能下降相关,在COPD骨骼肌萎缩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项目组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下观点:

  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 16、27位点遗传多态性也能引起COPD表型功能改变,从而导致不同的COPD表型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性不同,影响疗效,据此指导临床个体化选择β2-AR激动剂治疗COPD患者,评估预后;

  2.血管通透性与哮喘患者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渗盐水刺激后肺段内压力变化与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关系更为密切,FEF25%~75%/FVC可预测运动性哮喘的严重性。

  三、该项目选题新颖、技术起点较高、难度大、设计严谨、贴近临床,研究领域面广。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1篇(其中SCI收录11篇,累积影响因子为23.185),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4名,硕士51名。为推广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成果在省内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应用于临床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指导临床中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精准治疗,评估疗效及预后,对节省医疗费用、避免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该项目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蔡 乐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杨伟康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主任医师

  余彩娥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柴燕玲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金志贤 昆明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海峰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 飞 昆明医科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