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5-27 浏览次数:1746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anli.jpg

  2022年5月2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完成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任务来源于已完成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云南省高校民族教育与文化数字化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项目和平台,围绕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面临的共性问题与关键技术,构建了“数字化建设、智能化处理、数字化服务”的全过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体系及应用服务新模式。创新性如下:

  1、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因分散性和封闭性导致的建设与共享困难问题,提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标准化采集、分布式存储、数字化开发和知识化提取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库、特色专题数据库和知识数据库。首次系统性地建设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数字资源库,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数字资源。

  2、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智能化处理再利用难和知识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海量、异构、非结构化少数民族文化多模态数字资源的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和智能知识处理技术,构建了“数据+知识”双驱动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智能处理关键技术体系,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资源应用与服务模式缺乏的问题,构建了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系列示范应用系统,打造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普基地,建设了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平台,创建了“系统、基地、平台”三位一体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与服务新模式,极大地拓展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本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3项,发表论文76篇,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总他引153次,其中:代表性论文10篇,SCI收录1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709、累计影响因子49.519,WOS核心集合中被他引56次;其他论文66篇,SCI收录4篇、EI收录33篇。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项目成果在云南省昆明市、临沧市、德宏州、迪庆州及北京市5个地区开展应用示范,包括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民族博物馆、香格里拉市金龙社区、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以及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沧源县岩帅镇团结中学、德宏州芒市第七小学等十余个高校及中小学,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数字资源、关键技术和数字化服务,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保护和传承水平,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陈恩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操晓春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杨林楠 云南农业大学院长、教授

  杨志军 云南省教育厅教学仪器装备中心主任、研究员

  姜 瑛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张 晶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姜 茸 云南财经大学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