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海水养殖贝类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6-16 浏览次数:939

大连海洋大学2个项目 anli.jpg

  2021年6月1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大连召开了由大连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海水养殖贝类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成果介绍,审阅了技术报告、检索证明、知识产权证明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成果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从水产产业绿色发展的根本需求出发,选取进化地位和经济价值并重的海水养殖贝类为研究对象,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海水养殖贝类环境胁迫应答机制的系统研究,重点探索高温、酸化等主要环境胁迫对养殖贝类生理状态的影响和贝类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养殖贝类病害诊断、预警及防治原理,解析环境胁迫与贝类健康状态及病害发生的耦合关系,构建养殖环境风险预警模型。

  3.主要创新点:

  (1)揭示了高温、酸化、干露以及病原微生物等胁迫对贝类幼虫发育、免疫防御、能量代谢和生长生存等的影响机制,为解析贝类夏季大规模死亡的原因、研发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鉴定了120余个与贝类环境胁迫应答相关的功能基因,发现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在贝类响应高温和酸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贝类复杂的miRNA-NOS-TNF介导的干露胁迫应答调控机制,贝类通过合成和释放不同神经递质,介导相应受体通路调节内环境稳态,丰富了水产无脊椎动物生理学和生态免疫学的相关理论。

  (3)综合分析了贝类代谢、免疫、生长与主要环境参数变化的规律,解析了环境胁迫与贝类健康状态及病害发生的关系,构建了贝类环境胁迫预警模型并进行了示范应用,为贝类抗性品种选育及环境风险预警和病害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4.该成果形成了多项原创性发现,共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9篇,CSCD收录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件,其中已授权4件。多次发布风险预警,有效提升了贝类养殖抗风险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上,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海水养殖贝类环境胁迫响应机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丁德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李庆伟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徐永平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周遵春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长

  侯 林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