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病理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1-30 浏览次数:1129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病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anli.jpg

  2019年1月30日,中科合创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共同完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病理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提交的资料真实、完整、规范,符合评定要求。

  二、该项目在国家及省部级等9个项目支持下,围绕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的科学问题,历时十余年在该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取得以下重要突破:

  1.国内首先报道肺炎衣原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并进一步证明C.Pn-TLR2-TNF-a-VCAM-1通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2.首次报道缺血后神经元上CX3CR1表达上调并介导钙离子内流,敲除CX3CR1可减轻神经元凋亡,继而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发现百日咳毒素可调节神经元钙离子内流,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保护作用。

  3.首次报道β-羟基丁酸对缺血缺氧后原代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4.在国际上率先创建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并应用该技术完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1例,随访两年,存活率100%,通畅率96.8%,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在北京、四川、重庆、陕西、贵州及云南等近20家医院的推广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18篇,影响因子累计40.881,参编专著10部。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94名。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立了一整套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理论和技术方法,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百日咳毒素和CX3CR1对脑缺血后神经元钙內流的调节,及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代解杰 中科院昆明医学生物所教授

  郑云飞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戴成国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蒲 军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罗 林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苏 平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刘 蓉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